close
這次是墨爾本La Trobe大學的教授 Howard Nicholas主講的workshop

希望大家看完後能夠不會再怕別人問你"論文寫得怎樣拉?"

撰寫你的文獻回顧

基本概念

ABC論文三部曲,所謂的論文就是 A=Argue(提出論點) B=Back up(提出證據)

C=Convince=(說服聽眾)

論文就是發展一個有條理的方式來回答你的中心問題

你的論文不一定要按照傳統的架構來寫(例如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是文獻探討,

第三章是研究方法...)但是如果你不照這個架構來寫的話,請你一定要解釋為什

麼你另有安排(說服其他人!你這樣安排比傳統的更好!請務必說明為什麼比較好!)

當你在讀文獻的時候,問問自己四個問題

1.這篇文章裡面講了什麼我已經知道的概念?

2.這篇文章哪些概念我是第一次聽到的?

3.裡面有哪些想法我不是很同意?

4.裡面有哪些概念是被他忽略而未提及的?

什麼是文獻探討?

1.文獻探討並不是單純的描述你看到了哪些東西

2.文獻探討應該要大略討論在這個主題上已經做過哪些相關研究以及用了哪些理論

3.在文獻探討裡面你應該對你的讀者解釋為什麼"你"選擇這個研究主題?
(這表示你必須提出你的觀點!你同意/不同意從前哪些文獻的那些說法?為什麼/為什麼不?)
以及你所要進行的研究跟以往的研究有什麼關聯性? ("你"的意見相當重要!"你"才是主角!)

4.好的文獻探討應該是能建立良好的基礎來増進知識(有助於新理論的發展)

你必須知道,你現在看到別人的文獻探討其實都是經過很多次修改的,
並不是依照順序從第一章到第二章然後一直到第五章就交出論文就拿到學位的!
(這並不是一條直線的道路!)很多時候等到你把資料都蒐集完(第四章)
才覺得第二章可能還可以補充什麼理論或是重新組織第二章的架構,甚至修改
第一章的研究問題。雖然他們後來做了一些修正(當然讀者都以為他沒有),
可是在文章一開始的時候都會都會假裝他們對這個領域一無所知,
所以必須把每個理論都介紹一次,事實上,他們早就已經知道自己需要
用哪個理論了(因為其實已經寫到了論文的快結尾處)所以他們會精心安排
(有時候把之前寫了的東西刪掉)那些可以支持他們論點的文獻以及某些
能夠讓他們加點新東西在上面的文獻
(留有一些gap給他們補的文獻)放在文獻探討裡面,就可以說服讀者
照著他們的思維模式走。當然,你不會一開始就找到這些文獻,你可能要讀很多
篇或是同一篇在不同時間讀很多次之後,你才會有一點頭緒。所以千萬不要
沮喪!因為這是大家必經的道路!並不是你有這個困擾而已!
(通常博士生要花一年的時間來做這項工作)請繼續的邊讀邊寫吧!
(千萬不要只讀不寫!這是大忌!)
另外在寫文獻探討的時候,你的指導教授可能會扮演你的朋友/敵人的角色,
他可能會同意你的想法,也有可能會問你"你有沒有看過.....的文章?
你認為裡面提出的想法是不是跟你現在的想法有點衝突?"
不過這都是好事,畢竟你的指導教授會跟你一起刺激你對某項議題有
更多不同面向的思考!再強調一次,這是好事!不要覺得被打擊了!

建議你可以找一個跟你研究你領域不同的朋友當聽眾,
簡單解釋你的論文是跟什麼有關的以及你為
什麼覺得這個研究很重要/有趣? 最後問你的聽眾,
除了你所說的之外,他覺得你論文重要/有趣的其他原因是什麼

你的文獻探討應該要能夠總結你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然後你的第三章,
也就是研究方法,才能夠清楚的描述你打算怎樣回答你的研究問題。
當你第一次開始寫文獻探討的時候,大概只能寫出"我們已經知道什麼"
(就是把人家講過的論點重新整理一次),但是隨著你越寫越多越看越多
的時候,你應該可以開始做一些歸納跟比較的工作,也就是寫出"Gaps在哪"


當你在看別人的文獻的時候,請注意他
1.他怎麼介紹他所要說的東西?(大略的介紹)
2.他說了什麼?
3.他怎麼說"別人說了什麼"?

文獻寫作小訣竅
也許你可以做一些編號的動作,請注意,這並不是叫你去把A學者
講的編到1號,B學者講的編到2號,C學者講的編到3號。
而是說你可以把某一些概念做編號,比如說你的文章會探討到組織建立
關係的動機,以及組織關係跟組織效能的關係等等,
你可以把不同的概念分別編號,然後等你看到相關文獻的時候你就
知道要把你看到的東西歸在哪個概念下討論。
這也可以幫助你檢查你在某一部分概念是不是還需要多找點資料。

最後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們正在學習新的東西(如何做研究),
在學習的過程中碰到困難是正常的,

請務必主動的尋求協助並且多問問題,論文寫作就好像
發明新東西一樣(make something from nothing),
是非常耗時並且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同時也在増進這領域的知識庫)
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你一定會到達你要去的地方的!
祝各位研究愉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菜鳥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